第三題:請針對“給定資料5”中提到的信用體系建設問題,提出解決措施。(25分)要求:(1)緊扣資料,內容具體;(2)層次分明,有邏輯性;(3)不超過400字。 一、試題分析 任務說明:閱讀材料5,梳理出信用體系建設的問題。然后再閱讀其他的給定資料,篩選出與信用體系建設相關的內容,看其中是否有解決對策。如果給定資料中的對策不能解決材料5中的所有問題,則需要針對問題自己提出解決措施。注意緊扣資料,內容具體,闡述觀點或事實清楚明了且體現其內部邏輯關系。不超過400字。 二、材料閱讀 材料5.“你有多少分了?”正成為F市市民茶余飯后常聊的話題,這里的“分”指的是個人信用積分。信用積分高的市民,可在24小時自助圖書館免押金借書,還可享受部分公交線路票價八折優惠、部分醫院就醫優先等。信用正成為個人和社會的一筆寶貴財富,“無形”的信用將給守信者帶來“有形”的便利。 …… 但是我們也要看到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依然任重道遠,與社會期望還存在一定差距。在不少地方,類似機動車交通違章、社區違建、路邊非法占道經營等行為,并沒有納入信用體系;【批注1】對于一些企業來說,在進行財務、中高級管理崗等職位招聘時,也常常因為難以獲得有效個人信用信息,不得不消耗大量精力調查應聘者的職業素養?!九?】 某咨詢公司數據顯示,我國信用體系覆蓋人口3億到4億?!懊耖g征信系統雖然吸收了更全面的互聯網信用信息,但多集中在購物消費、金融信貸方面,角度比較單一,難以全面反映一個人的信用狀況,與規模巨大的市場需求相比仍然是杯水車薪?!蹦承庞脵C構的負責人說,目前我國信用應用場景僅僅開發了1%,還有很多人對信用信息不夠重視,不知道如何運用?!九?】 建立社會信用體系離不開對信用信息的征集,過去我國的征信工作主要由政府和銀行主導,隨著時代的發展,這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,放開市場引進民營征信機構勢在必行?!九?】民營機構做個人征信是否會泄露個人信息,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?!九?】一家網站的專題調查顯示,3000多名投票網友里六成不看好民營征信的發展前景,絕大部分都是出于對個人信息保護的擔憂?!皞€人信息泄露了誰來負責?”這是網友問得最多的問題。信用體系建設,既要獲取更多數據勾勒人格特征,也要注重保護每個人的隱私。對個人隱私的保護,不僅考驗企業的技術能力,也考驗企業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。有專家說,“即便用戶授權,也只采集合法、相關、必要的信息”。我國現在尚無專門的隱私權保護法,對于哪些數據涉及隱私權需要保護,缺乏明確的法律界定?!皩ψ鳛樾律挛锏拿駹I征信公司不宜求全責備,但相關立法和監管工作要加緊跟上?!薄九?】 材料1.人無信不立,業無信不興。誠信不僅是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,也是社會良序發展的基石。 黨的十八大以來,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誠信建設。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不同場合圍繞誠信主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,從戰略高度為新時代我國的誠信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要運用法治手段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。對突出的誠信缺失問題,既要抓緊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,又要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機制和違法失信懲戒機制,使人不敢失信、不能失信。對見利忘義、制假售假的違法行為,要加大執法力度,讓敗德違法者受到懲治、付出代價?!九?】 …… 材料4.“……爭做誠信居民,為‘信用社區’貢獻力量!”在先鋒街道舉行的“爭做誠信居民,共建信用社區”千人誓師大會上,社區居民代表一起鄭重宣誓。 經歷4年探索實踐,C市今年成功獲批社會信用示范城市。地處市中心的先鋒街道圍繞如何讓信用管理走進群眾日常生活,開展了一系列基層管理創新。開展了誠信社區建設活動,讓誠信建設向社區延伸?!九?】 …… 光明社區的居民征信條款是與市征信辦多次溝通協調后制訂的,社區征信管理有一套嚴格的流程和評價體系。社區建立了社會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及門戶網站,并將之與市信用平臺對接?!九?】社區通過平臺和網站推進信用信息歸集,目前已歸集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公示數據20169條,信用數據4187條,“紅黑”名單數據311條。居民信用等級根據分數不同,分為五個星級,可在政策扶持、崗位招考、評先選優、發展黨員、銀行貸款等方面作為考量指標。社區負責人介紹,社區正在開展“誠信樓宇”“誠信家庭”“誠信個人”等活動,通過展示墻、電子宣傳欄等展播誠信事跡,“我們要充分發揮榜樣的激勵作用,尤其要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。今后我們還要推動窗口單位和工作人員的誠信建設,把基層管理和服務融入誠信社區的建設中”?!九?0】 三、要點整理 問題:1.【批注1】【批注3】【批注4】關于信用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。2.【批注2】信用信息獲取難。3.【批注3】很多人不重視信用信息。4.【批注5】民眾對個人信息泄露的擔憂。 解決措施:1.【批注7】【批注8】【批注9】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。在信息收集過程中,充分發揮基層社區、民營機構的作用,建立嚴格的管理流程和評價體系,擴大信息收集范圍和內容。2.【批注6】【批注7】企業應該有責任感和擔當精神,只采集合法、相關、必要的信息。相關部門加強對企業監管和執法力度,完善在隱私保護方面法律規定,鼓勵企業加大信息保護的技術研發。3.【批注9】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及門戶網站,實現各城市信用信息共享。4.【批注7】【批注10】完善褒獎機制和懲戒機制,加大對各類誠信事跡的宣傳力度,發揮各類榜樣尤其是黨員干部的帶頭激勵作用。 四、參考答案 1.針對信用體系內容不全面、覆蓋面窄,收集內容單一的問題。要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。在信息的收集過程中,充分發揮基層社區、民營機構的作用,建立嚴格的管理流程和評價體系,擴大信息收集范圍和內容。2.針對信用信息獲取難的問題。建立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及門戶網站,實現各城市信用信息共享。3.針對很多人不重視信用信息的問題。應完善褒獎機制和懲戒機制,加大對各類誠信事跡的宣傳力度,發揮各類榜樣尤其是黨員干部的帶頭激勵作用,帶動全社會增強對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視。4.針對民眾擔憂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。企業應該有責任感和擔當精神,只采集合法、相關、必要的信息。相關部門加強對企業監管和執法力度,完善在隱私保護方面法律規定,鼓勵企業加大信息保護的技術研發。 第四題:“給定資料2”中提到,“信用既是一種道德品質,也是一種制度和規則”,請以信用的“柔性”與“剛性”為主題,自擬題目,寫一篇議論文。(40分)要求:(1)自選角度,立意明確;(2)聯系實際,不拘泥于給定資料;(3)思路清晰,語言流暢;(4)1000字左右。 一、試題分析 任務說明:作答任務是以“信用的‘柔性’與‘剛性’”為主題寫一篇議論文。結合題干中的那句話可以看出,信用的“柔性”是指它的道德品質屬性,信用的“剛性”是指它的制度與規則的屬性,這就是我們這篇文章需要著重論證的兩個方面。注意在寫作過程中可以借鑒給定資料,也可以結合自身經驗和知識背景來談;闡述觀點時符合邏輯,清楚明了,無語??;1000字左右。 二、材料閱讀 材料2.個人信用信息就是對個人的一種人格勾勒。在一個公民素質發育成熟的社會,對公民的信用評估,往往是以公民在公共事務中的態度和做法為基本出發點的。信用既是一種道德品質,也是一種制度和規則。信用體系全面建立的意義不僅在于解決押金帶來的糾紛,更在于塑造一個和諧的社會,換言之,使每個人都更加規矩。 三、要點整理 從這句話的本意可以看出,它強調了信用作為道德品質的意義和作為制度和規則的意義。結合這句話的語境可以發現,所謂道德品質指的是公民的素質,制度與規則是指對人的行為的硬性約束,是一種規矩。文章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展開論述。 四、參考例文 信用的“剛”與“柔” 信用是指依附在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相互信任的關系,是長時間積累的信任和誠信度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講的“一諾千金”“君子一言,駟馬難追”等就是信用的基本表現??梢哉f信用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,也是一個社會成熟程度的標準。信用有著“剛柔并濟”的特征,柔指的是一種道德品質,體現了個人的素質;剛指的是它應成為一種制度和規則,在社會的角度發揮其對個人行為的約束性。 為什么說信用是一種道德品質?道德品質是指衡量行為正當的觀念標準。不同的時期、不同的社會結構下都會形成不一樣的道德要求。但是所有的道德品質都有一個共性的特征,那就是“利他”,滿足這一標準的理念都可以歸于道德品質之列。信用的基本內涵就是如此,“說到做到、不欺詐”本質上是對于他人期望的實現,是一種利他但也能利己的行為和要求。在我國,崇尚信用有幾千年的傳統,古籍中多有記載,如“自古皆有死,民無信而不立”“大德不官,大道不器,大信不約”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“與國人交,止于信”等。信用是一種道德品質,它具有“柔性”的一面。 往更深層次說信用還應該是一種制度和規則。這一點要從兩個層次來說:信用需要制度和規則,并且信用自身也應該是一種制度和規則。道德的要求不等于道德的實現,信用作為一種道德要求本質上是柔性的約束,其后果就是失信的人大量存在,除了道德的譴責又無可奈何!近代以來,經濟和科技飛速發展,其程度和數量遠遠高過了前面幾千年的發展累積。人與人、人與社會緊密相連,失信所帶來的危害和損失將會更大。道德要求不能完全奏效,制度建設勢在必行。所以說信用也需要法律、制度等社會規則提供保障,從而實現它的“剛性”。 最理想的狀態應該是:信用本身可以作為一種制度或規則,本身就有強制的屬性。讓人們對信用既像道德一樣“敬”也要像對法律一樣“畏”。為什么要這樣?當前,我國社會誠信缺失的問題比較突出,已成為影響和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。缺乏信用,直接導致很多企業陷入危機。面對這種情況,建立和完善信用制度就成為當務之急。只有信用規則建立起來了,企業和個人的信用意識才會提高,進而更加重視和維護自己的信用,或者說更規矩。違反社會規則,你將寸步難行。沒有任何解釋的空間,因為這就是信用規則,社會的規則。 由此可見,信用不僅是一種道德要求,人們應該充分地敬仰;信用還應該是一種社會規則,讓失信者產生畏懼。只有“剛柔并濟”,才能打造誠信社會,實現社會和諧發展。 |